第二十三章 山区小县城
吃完粉我们走了出去,去丹寨看花必须得开车去,从凯里出发得走近七十公里的路程,现在高速公路尚未修通,走的还是山路呢,我们得走回宾馆去开车。我们牵着手悠闲地走着,有时候我感觉她的手指在轻轻地挠我的手心,我就转过头去看她,她的脸仰着,她的嘴唇停留在半空中,在等我,我们就亲一下。
每当这时,街上的行人则会对我们投来诧异的目光。是的,凯里这个城市太小了,这里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开放到我们这样的程度。
虽然有些拘谨,但我还是尽量迎合着洋洋的举动。
我们在街上游荡着,人生在世,该游荡的时候就要游荡。
凯里是个新兴的旅游城市,街上全是游荡的人。我们都悠闲地游荡着,到旅游景点来休闲的人都是来游荡的,除了那些结伴组团的退休老人外,都是一对对风度翩翩的帅哥靓女,当然,偶尔也会碰上戴着墨镜的大腹便便的老板带着娇滴滴的女秘书走过。
所有的人他们都并不知道自己到这里来会得到什么,也没有人为吃一碗牛肉粉特地跑到贵州来,就算是有这想法,但也并不确定会在哪家小店吃下这碗粉,因为随便哪家小店都可以吃上这种粉。
我的意思是说,我们出来就是游荡,所有景区里的游客都是这样,游来荡去,摩肩接踵,有些人去吃牛肉粉,有些人转进一家路边小店,你不要以为他来黔东南就是为了来这家小店,不是这样,他只是在游荡,活着,活着活着,目光涣散地游荡,然后一不小心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什么就钻进那家小店里去了,小店里面有一个不认识的人,正要动手改变他的命运,当然,那个要动手改变别人命运的人也并不预知自己的命运也正在被改变。
我看到路上的人都是这样,对自己也混迹其中感到舒服惬意,我晓得我就是那个改变别人同时被别人改变着的人。
我们开车驶出了凯里城区,郊外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翠绿,层层叠叠的梯田已长满了墨绿色的禾苗。
不一会驾车途经一个绿树掩映着的苗寨。“你看看这个,”我听见洋洋在说。
她正在看着一户民居的大门,上面贴着白色的对联,上联是:白梅有情知家素;下联是:红杏无缘任它春。横批:两年之斋。门正中还有两个大字:守孝。
“他们家的人死了两年了,”我说,“这种白色的对联要贴三年呢。”
“贴这么久啊?”洋洋说。
“苗族人的祖先是黄河流域的古老民族,”我开始卖弄,我太喜欢卖弄了,特别是喜欢在美女面前卖弄,哪怕人家已经被我搞定了我还是忍不住要卖弄,我说,“苗族的祖先蚩尤是黄河流域的人,与炎黄二帝齐名,因与炎黄二帝开战,战败后才被迫南迁的,他们世世代代都相信自己死后灵魂会回到黄河流域祖先生活的地方,路上要走三年,所以后人要守三年斋期。”
”挺好的,”洋洋说,”死了还有个地方可以去。”
”是啊,灵魂有个归宿,”我说,”东巴经里面专门有一本《开路经》,就是在超度的时候念给灵魂听的,要翻哪座山过哪条河,七山八水,全是真实的古地名,那是一个少数民族为求生存走过的血腥道路,死者灵魂要沿着千百年前先祖迁徙的路线一路走回去。”
”他们家老人已经走了两年了,可能要出安徽进河南了,”我开玩笑地说。”快到了哦,”洋洋欣慰地说。”哦----,”她被我的解说感动了,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。
我突然感觉我真的看到了那个灵魂,因为是个死灵魂,他的脸是煞白煞白的,正一个人沉默着赶路,走在大别山一带漆黑的树影重重的山路间。
“为什么我们有句古话叫黄泉路上有个伴?”
“因为他要这样不停地走,不停地走,寻找祖先留下的痕迹、路标,躲开那些几千年前被祖先杀戮的冤魂、那些寻求报复的仇家,在活着的后人连续三年的斋期祈祷中,一个人孤独而又急迫地赶回歇息之地。”
“孤独的魂灵你不要四处张望,再往前就是你安息的地方。”
我想着这生命的延续,实在是太不可思议。
肉体的消失在我们的眼前,灵魂的永生永不可知。
“阿弥陀佛。”
洋洋把相机伸出车窗外抓拍了一张那家人家的大门的相片。
我们的别克车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丹寨。这是一个建在高山台地上的小城,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,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,官府实行改土归流在此设厅治,由于治所周围有八个苗族村寨,故称为八寨厅,至清朝光绪年间,朝廷撤消原八寨县和丹江县合并组建丹寨县至今。
丹寨是一个山区小县,在黔东南也很不起眼。相传丹寨在民国之前均归都匀府管辖,建立自治州后由于黔东南的第一任州长出自丹寨,所以把它划归黔东南。五十多年来丹寨一直处于边远落后的境地,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,把高速公路修到了这里,从此这里才开始繁荣起来。
县城建在一块相对平缓的台地上,相传以前仅有一条街,一颗烟未抽完便可从城头走到城尾,城区面积还不到两平方公里。近几年来,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,丹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,已经建成了纵横交错的街道,城区发展到了十多个平方公里,而且街道整洁,绿树成荫。特别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,这里夏无酷暑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。
县城的旁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,是苗岭山脉的主峰之一。大山海拔一千四百多米,名叫龙泉山,相传还是丹寨八景之首呢。
站在山上,远看群山如排兵布阵,近看山形若蟠龙戏珠。据说清朝时期,湖南广西两个大户人家为择吉穴将祖坟迁葬,先后理龙脉来到此山,先到者在土中埋一铜钱为记,后来的在土中插一银针为记。
后来两户人家同日将祖骸迁至,于是发生纠纷告到了厅衙。厅官登山查验两家记物后,果然觉得这里确是风水宝地,于是判定此处不能埋坟只能建庙。所建庙宇供奉的是披发李天师,庙宇虽然两度被毁,但近些年群众集资已作部分修复。据说这里的菩萨很灵验,求财得财求子得子,因此总是香火不断。
龙泉山荒芜了上百年,改革开放后才慢慢绿树成荫,近几年来山上开起了杜鹃花,而且一年比一年盛,延绵百里,姹紫嫣红,美不胜收。
每到花开时节,小县城里总是人如潮涌车水马龙,大街小巷,城里城外都会挤满人和车。我们好不容易才在一条小街上找到了一个车位。找到车位后吃饭又成了问题,大大小小的饭店都挤满了人。
下载花溪小说APP可以领取免费花瓣(๑•̀ㅂ•́)و✧